区域课程实施规划: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南山行动Bsports必一体育
(三)“课程方案转化落地”行动。2023年7月,南山全面启动“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”攻坚行动,全力推进国家课程的区域化、校本化实施。2023年10月,南山100%的学校完成了“一校一案”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。2024年1月,《南山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规划(试行稿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通过专家论证,正式发布实施。
(二)“课程设置”为人才培养蓄力。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广东省课程实施指导意见,明确南山区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要求,为学校转化落地国家课程方案提供具体指导。鼓励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国际视野、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等内容,融入各学科教学和学校育人全过程;要求统筹安排劳动、综合实践活动、地方和校本课程,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、艺术活动、科学探究、劳动实践与研学探究。
(四)“课程评价”为师生发展导向。关注学生学业水平质量,从学业水平考试、表现性评价、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,促进学业质量可评、可测、可视;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Bsports必一体育发展,围绕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社会实践、艺术素养等建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借助大数据全方位追踪记录学生成长全过程;探索教学述评新路径,聚焦学生学业、教师教学,建立教学述评管理制度、编制教学述评实施指南、搭建教学述评网络信息平台,明确述评内容、创新述评方式、合理运用述评结果,促进师生全面发展。
(二)“1+10”行动。2023年6月,南山精准把脉“1+5”推进过程中的重点、难点和堵点,制定《南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》及“1+10”系列文件,立足5项任务,细化24条具Bsports必一体育体举措,具象化落实十大重点项目,规划了一幅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全景图,南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入到项目攻坚和实践深化的新阶段。
(一)“1+1+5”行动。2022年5月,南山锚定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,出台《南山区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创新行动计划》及“1+5”系列文件,聚焦研修培训、课题研究、课堂教学、评价改革、典范创建五个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和实践探索,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(一)“培养目标”为南山学子画像。落实“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”培养要求,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,构建素养导向、满足个性发展需求、具有南山区域特色的育人体系,培养具有“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、创新实践能力”的南山学子,整体提升育人质量。
(二)深入调研,厚植南山基因。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专题调研,形成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政策、南山教育理念系统构建、学生情况分析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调研报告,为立足区位优势、教育实际以及科学精准确定《规划》的定位、目标和任务等提供参考。
(三)“课程实施”为教学质量赋能。指导学校制定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方案,从方向把握、特色彰显、实施规范三方面明确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路线和措施;系统搭建幼小、小初学段双向衔接课程,体现课程的连续性和进阶性;统筹国家、地方和学校三类课程,通过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,增强课程的综合性、实践性;有序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,强化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,促进实现教—学—评一致性。
《南山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规划(试行稿)》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质量转化落地的南山策略,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南山行动。南山将继续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问题,不断完善课程顶层设计,扎实推进区域课程实施规划,全方位营造良好育人环境,实现南山教育的高质量发展。(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)
(一)有序组织,加强统筹保障。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,以课程教材研究所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智库的专家小组,以教研员和一线校长教师为骨干的编写小组,从框架搭建到文本撰写,经过多轮修订完善、征求意见和专家指导论证,保证《规划》科学性、可行性、创新性和时代性。
(三)整体设计,破解课改难题。锚定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五大重点任务,从“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”入手,整体设计、以点带面,通过区域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定与落实,牵引“教学方式变革”、“科学素养提升”、“教学评价牵引”、“专业支撑和数字赋能”等行动的推进与深化,探索课改难题的破解之策。
自2022年至今,南山区课程改革经历了从“启动”到“深化”再到“攻坚”的一系列行动。2024年初,《南山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规划(试行稿)》正式发布。南山紧扣课程育人的关键点,抓住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着力点,以一系列可操作、可持续的改革措施,推动南山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形成加速度,跑出新速度。
(四)聚焦重点,实现有效变革。系统开发和完善国际视野、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群,丰富课程内容的创新品质;充分利用《规划》指导学校优化课程实施方案,将课程理念、育人目标、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实践活动,彰显学校办学特色;引导学校统整学科课程、教学资源,开展主题化、项目式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活动,实现学科课程协同育人。
(五)“课程管理”为《规划》落地护航。《规划》从组织管理、制度机制、教师队伍建设、课程资源等方面,做好课程管理的统筹安排,服务课程设计、实施和评价全过程,确保区域和学校课程实施落地见效。